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技术条件(电力行业标准DL/T1987—2019)

小文2年前 (2023-01-06)支持与服务2901

image.png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装置组成 .......................................................................... 2 

5  技术要求 .......................................................................... 3 

6  试验方法 .......................................................................... 6 

7  检验规则 .......................................................................... 9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10 

9  供货成套性 ....................................................................... 10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气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乃海、祁炯、谢连科、胥婷、朱洪斌、明菊兰、朱立平、黎晓淀、付汉江、李建国、齐国栋、冷述博、余翔、马艳、陈英、赫树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工作场所用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的生产和检验,其他场所用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的生产和检验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587—2012  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1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 18268.1—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 20936.1—2007  可燃性气体探测用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5480  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JJG 205—2005  机械式温湿度计 

JJG 365—2008  电化学氧测定仪 

JJF 1263—2010  六氟化硫检测报警仪校准规范 

DL/T 1555—2016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运行维护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 20936.1—2007、DL/T 1555—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    on-line  monitoring  and  alarm  device  for  leakage  of  sulfur hexafluoride gas 

安装在室内工作场所,对环境空气中六氟化硫气体含量和氧气含量进行连续或周期性地自动监测,达到或超过报警设定值时发出报警信号并能触发风机的装置,它一般由监控主机、检测单元和报警单元等部分组成。 

3.2   

泵吸入式装置    pump aspirating device 

通过气体采样泵,将检测区域内气体吸入送至传感器进行检测报警的装置。 

[修改GB 20936.1—2007,术语和定义3.2.2] 

3.3   

扩散式装置    diffusion device 

相对泵吸入式装置,通过分子的不规则运动,使检测区域内气体自由扩散输送到传感器进行检测报警的装置。 

[修改GB 20936.1—2007,术语和定义3.2.4] 

3.4   

报警误差    alarm error 

在试验条件下,装置报警时的标准气体浓度值与报警设定值之间允许出现的最大偏差。 

[修改DL/T 1555—2016,术语和定义3.2] 

3.5   

报警设定值    alarm setting value 

装置预先设定的气体报警浓度值。 

[DL/T 1555—2016,术语和定义3.3] 

4  装置组成 

4.1  监控主机 

应能完成检测数据处理、显示与上传、发送控制指令、报警数据储存、报警控制、报警查询等。当有报警信号发出时,主机应能自动启动风机排风,排风时间可灵活设定。 

4.2  检测单元 

完成气体采集和信号处理。宜包括气体采集器、六氟化硫气体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人体感应红外传感器等。 

4.3  报警单元 

室内工作环境中六氟化硫气体含量、温湿度数值达到或高于设定的报警值,或氧气含量低于设定的报警值时,装置应能发出报警信号,并能发出声光警示。宜包括声光报警器、风机控制器等。 

4.4  装置结构图 

按采样方式不同,装置可分为扩散式和泵吸入式两种类型。图1和图2分别为典型的扩散式和泵吸入式装置结构示意图。 

image.png

image.png

5  技术要求 

5.1  工作条件 

5.1.1  环境条件 

装置的环境条件应满足: 

a)  环境温度:-10℃~50℃; 

b)  环境湿度:不大于 90%RH; 

c)  大气压力:80kPa~110kPa。 

5.1.2  供电电源 

装置的供电电源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电源电压:(220±22)V; 

b)  电源频率:(50±2.5)Hz。 

5.2  外观 

装置的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装置及各种附属设备的壳体无明显的划伤、凹陷、变形,表面清洁无污迹; 

b)  铭牌标志、文字和符号正确、易辨、清晰。 

5.3  基本功能 

装置的基本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具备六氟化硫气体含量、氧气含量、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实时定量监测功能; 

b)  具备自动启停风机、定时启停风机、强制启停风机、自动语音报警、声光报警等功能,报警限值可修改; 

c)  具备红外监视功能,能支持人体感应,感应范围应不小于 3m,当有人员接近室内工作场所时,系统自动提示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 

d)  具备数据存储和查询,以及报警事件自动记录、自动存储、自动更新功能; 

e)  具备数据上传功能,接口宜采用 RS485,支持报警开关量输出; 

f)  具备自检及自动修正功能,宜具备在线校验模式和接口; 

g)  测量传感器宜具备防尘保护功能; 

h)  装置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体采样检测点,应满足现场扩展要求; 

i)  装置工作异常时,具有故障报警提示功能。 

5.4  电气安全性能 

5.4.1  绝缘电阻 

正常环境条件下,电源输入端对机壳及地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 

5.4.2  绝缘强度 

正常环境条件下,电源输入端对机壳及地能承受有效值1500V、50Hz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5.5  检测性能 

5.5.1  六氟化硫气体含量检测 

装置的六氟化硫含量检测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检测范围:0μL/L~1500μL/L; 

b)  示值误差:不超过±30μL/L 或±5%(显示值); 

c)  报警误差:不超过±5%(报警设定值); 

d)  重复性:不大于 3%; 

e)  响应时间:扩散式装置不大于 60s,泵吸入式装置不大于 30s; 

f)  最小检测限:30μL/L; 

g)  零点漂移:不超过±3%FS; 

h)  量程漂移:不超过±3%FS。 

注:“FS”表示仪器满量程。 

5.5.2  氧气含量检测 

装置的氧气含量检测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检测范围:0~25%(体积比); 

b)  示值误差:不超过±0.5%(体积比); 

c)  报警误差:不超过±0.5%(体积比); 

d)  重复性:不大于 1%; 

e)  响应时间:扩散式装置不大于 60s,泵吸入式装置不大于 30s; 

f)  零点漂移:不超过±1%FS; 

g)  量程漂移:不超过±1%FS。 

5.5.3  温度检测 

装置的温度传感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检测范围:-10℃~50℃; 

b)  检测误差:不超过±2℃。 

5.5.4  湿度检测 

装置的湿度传感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检测范围:0~99%RH; 

b)  检测误差:不超过±5%RH。 

5.6  环境适应性 

装置的环境影响量包含温度、湿度、振动、冲击和包装运输等5个方面,其中温度、湿度、振动、冲击应符合GB/T 6587—2012中4.7环境组别为Ⅱ组的相关规定要求,包装运输应符合GB/T 6587—2012中5.10流通条件等级为2级的规定要求,装置的性能特性指标考察示值误差和报警误差。 

5.7  电源适应性 

装置的电源适应性应满足GB/T 6587-2012中4.10的要求。 

5.8  电磁兼容性 

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应满足GB/T 18268.1—2010 6.2中工业场所用设备的特殊抗扰度要求,其中: 

a)  静电放电抗扰度应满足 GB/T 17626.2—2006 中 5 规定的试验等级 3 的试验要求; 

b)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满足 GB/T 17626.3—2016 中 5 规定的试验等级 3 的试验要求; 

c)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满足 GB/T 17626.4—2008 中 5 规定的试验等级 3 的试验要求; 

d)  浪涌(冲击)抗扰度应满足 GB/T 17626.5—2008 中 5 规定的试验等级 3 的试验要求; 

e)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应满足 GB/T 17626.8—2006 中 5 规定的试验等级 4 的试验要求;

f)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的抗扰度应满足 GB/T 17626.11—2008 中 5 规定的严酷等级第 3 类的试验要求。 

5.9  长期稳定性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装置应能连续运行28d。试验期间,装置应能正常工作,试验后装置的示值误差和报警误差应满足5.5.1和5.5.2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除环境适应性试验外,装置的试验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环境温度:15℃~35℃; 

b)  环境湿度:不大于 85%RH; 

c)  电源电压:(220±11)V; 

d)  电源频率:(50±0.5)Hz; 

e)  工作环境应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场和干扰气体。 

6.2  标准器具及辅助设备 

试验主要用标准器具及辅助设备应满足表1的要求。


image.png

6.3  外观检查 

装置外观用目测方法检查,结果应符合5.2的要求。 

6.4  基本功能检查 

 启动装置,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各项功能检查,结果应满足 5.3 的要求。 

6.5  电气安全性能试验 

6.5.1  绝缘电阻试验 

装置不连接供电电源,但接通电源开关,用500V绝缘电阻表测量装置的电源输入端对机壳及地的绝缘电阻,结果应符合5.4.1的要求。 

6.5.2  绝缘强度试验 

装置不连接供电电源,但接通电源开关,对采用工频电源供电的装置,用交流耐压测试仪在装置电源输入端与机壳及地间施加1500V电压,1min,结果应符合5.4.2的要求。 

6.6  检测性能试验 

6.6.1  六氟化硫气体含量检测 

6.6.1.1  示值误差 

按JJF 1263—2010中5.2.2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示值误差试验,结果应符合5.5.1b)的要求。 

6.6.1.2  报警误差 

按DL/T 1555—2016中7.3.4.1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报警误差试验,结果应符合5.5.1c)的要求。 

6.6.1.3  重复性 

按DL/T 1555—2016中7.3.6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应符合5.5.1d)的要求。 

6.6.1.4  响应时间 

按DL/T 1555—2016中7.3.5.1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响应时间试验,结果应符合5.5.1e)的要求。 

6.6.1.5  最小检测限 

按JJF 1263—2010中5.2.6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最小检测限的试验,结果应符合5.5.1f)的要求。 

6.6.1.6  漂移 

按JJF 1263—2010中5.2.8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试验,结果应符合5.5.1g)和5.5.1h)的要求。 

6.6.2  氧气含量检测 

6.6.2.1  示值误差 

采用浓度约为满量程20%,40%,60%,80%的氧气标准气体,按DL/T 1555—2016中7.3.3.2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示值误差试验,结果应符合5.5.2b)的要求。 

6.6.2.2  报警误差 

按 DL/T 1555—2016 中 7.3.4.2 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报警误差试验,结果应符合 5.5.2c)的要求。 

6.6.2.3  重复性 

按DL/T 1555—2016中7.3.6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应符合5.5.2d)的要求。 

6.6.2.4  响应时间 

按DL/T 1555—2016中7.3.5.2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响应时间试验,结果应符合5.5.2e)的要求。 

6.6.2.5  漂移 

按JJG 365—2008中5.3.8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试验,结果应符合5.5.2f)和5.5.1g)的要求。 

6.6.3  温度传感器试验 

将装置温度传感器置于温湿度标准箱中,设置温度试验点为-5℃、10℃、25℃、40℃,按JJG 205—2005中7.3.2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示值误差试验,结果应符合5.5.3的要求。 

6.6.4  湿度传感器试验 

将装置湿度传感器置于温湿度标准箱中,设置湿度试验点为20%RH,40%RH、60%RH、80%RH,按JJG 205

—2005中7.3.2规定的方法进行湿度示值误差试验,结果应符合5.5.4的要求。 

6.7  环境适应性试验 

6.7.1  温度、湿度、振动、冲击试验 

装置的温度、湿度、振动、冲击试验按GB/T 6587—2012中5.9环境组别为Ⅱ组的规定和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5.6的要求。 

6.7.2  包装运输试验 

装置的包装运输试验按GB/T 6587—2012中5.10流通条件等级2级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5.6的要求。 

6.8  电源适应性试验 

装置的电源适应性试验按GB/T 6587—2012中5.12规定和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5.7的要求。 

6.9  电磁兼容性试验 

6.9.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装置按GB/T 17626.2—2006中8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等级:3级;试验对象:装置外壳;试验结果应符合5.8a)的要求。 

6.9.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装置按GB/T 17626.3—2016中8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等级:3级;试验对象:装置外壳;试验结果应符合5.8b)的要求。 

6.9.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装置按GB/T 17626.4—2008中8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等级:3级;试验对象:装置的电源端口及数据端口;试验结果应符合5.8c)的要求。 

6.9.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装置按GB/T 17626.5—2008中8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等级:3级;试验对象:装置的电源端口;试验结果应符合5.8d)的要求。 

6.9.5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装置按GB/T 17626.8—2006中8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等级:4级;试验对象:装置外壳;试验结果应符合5.8e)的要求。 

6.9.6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 

装置按GB/T 17626.11—2008中8的规定和方法进行;严酷等级:第3类;试验对象:装置的电源端口;试验结果应符合5.8f)的要求。 

6.10  长期稳定性试验 

接通电源,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装置连续运行28d,试验结束后按6.6.1和6.6.2规定方法进行示值误差和报警误差测试,试验结果应满足5.9的要求。 

7  检验规则 

7.1  总则 

装置的检验分为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 

7.2  型式试验 

7.2.1  试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装置应进行型式试验: 

a)  新产品鉴定投产前; 

b)  正式投产后,如产品设计、材料、工艺或结构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或正式投产满4 年; 

c)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 

d)  出厂试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 

7.2.2  抽样和合格判定规则 

装置型式试验的抽样和合格判定规则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a)  从出厂试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1 台为样品; 

b)  经过型式试验,全部试验项目合格,则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试验合格; 

c)  经过型式试验,有试验项目不合格的,则应加倍抽样,重新进行型式试验;如第二次抽样样品仍存在不合格,则判定本次型式试验不合格。 

7.3  出厂试验 

每台装置均应进行出厂试验。 

7.4  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按表2规定进行。 

image.png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 

装置铭牌应有下列明显标志: 

a)  产品名称; 

b)  产品型号; 

c)  出厂编号; 

d)  出厂年月; 

e)  制造厂名; 

f)  产品生产标准号。 

8.2  包装 

8.2.1  产品包装按 GB/T 13384 执行。 

8.2.2  产品包装应符合 GB/T 191 的有关标志的规定,并标明“小心轻放”、“向上”、“防雨”等标志。 

8.3  运输 

8.3.1  产品应适用于陆运、空运、水(海)运,运输装卸按包装箱上的标志进行操作。 

8.3.2  产品在运输中应防雨、防潮、避免强烈地振动与撞击。 

8.4  贮存 

包装完好的装置应满足GB/T 25480条款的贮存运输要求,长期不用的装置应保留原包装,贮存在环境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库房内,室内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以及雨、雪的侵蚀。 

9  供货成套性 

随同装置供货应有的附件: 

a)  产品检验合格证; 

b)  装箱单; 

c)  仪器使用说明书,符合 GB/T 9969 规定; 

d)  随机备件、附件; 

e)  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p@gdliontech.cn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support/78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消防智能巡检app(智慧消防巡检软件平台)

消防智能巡检app(智慧消防巡检软件平台)

  消防智能巡查平台由巡检平台、手机APP和消防器材定位设备三块构成。系统原理是以蓝牙4.0微定位技术配合手机APP唤醒功能,通过云端的平台系统完成对所有绑定的消防器材、易燃易爆物品和巡检人员的状态进行日常管理和监察。  智能消防巡查大数据平台是一个实时、动态的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主要分成社会单位和消防部门两大使用模块,通过初始数据和巡检数据进行对比,对社会单位的消防设施完好度、防火巡检制度执行情况、设施故障修复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消防部门对辖区消防整体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有效评估和监管,通过...

全景式智慧消防系统是什么?

全景式智慧消防系统是什么?

  全景式智慧消防系统是什么?  全景式智慧消防系统将现代最先进的火灾报警技术、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多媒体显示技术、公共网络、局域/广域网络、无线全景视频等技术结合起来,实时采集各种报警信号、故障信号、水系统监测信息、图像信息,并及时地将上述信息传送到报警中心。监测中心可完成报警信息处理、电子地图操作、数据查询统计、远程音视频传输、云存储、应急预案管理、短信息定制与发送等功能。利用大屏幕、滚动屏幕、模拟沙盘等多媒体设备对联网单位进行监控。维修单位可通过维保功能对现场情况拍照、文字等方式...

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指南(试行)

  消防救援局关于印发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指南和火灾风险检查指引的通知  应急消〔2021〕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救援总队:  为全面加强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防范工作,消防救援局组织山西、广西等消防救援总队依据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和《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试行)》,结合历次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教训以及一线消防监督检查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出可能引发火灾风险、火灾亡人风险以及火灾蔓延扩大风险,研究制定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指南(试行)》(以下简称《风险指南》)...

消防设施物联网监控系统-消防设备联网监测系统

消防设施物联网监控系统-消防设备联网监测系统

概述消防设施物联网监控系统(Internet of Things Monitoring System for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 FIoT)是一种通过信息感知设备,按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约定的协议,连接物体、人员、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智能服务系统。该系统将消防设施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处理,从而动态上传数据至监控中心,及时发现并处理消防设施的异常情况,确保消防安全。引用规范文件消防设施物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应遵循以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GB 4452-20...

江西智慧消防物联网系统构架-江西省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基本要求

江西智慧消防物联网系统构架-江西省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基本要求

  江西智慧消防物联网系统构架-江西省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基本要求  根据江西省《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要求,消防物联网的系统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应由感知层、传输层、数据管理层、应用层构成(见下图)。  1、 感知层的数据采集来源可采用传感器、电子标签、视频采集终端、物联监测、物联巡查等。所采集的数据应上传至物联网用户信息装置、消防物联网信息运行中心,未设置物联网用户信息装置的建筑或单位应直接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消防物联网信息运行中心。消防设施系统宜按不同的系统分别采集,汇总到相应的用...

智慧消防物联网平台定制开发(消防物联网平台软件开发)

智慧消防物联网平台定制开发(消防物联网平台软件开发)

概述智慧消防物联网平台定制开发是现代消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高效、智能的消防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消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高要求。智慧消防物联网平台通过集成多种先进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不仅提升了消防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企业带来了持续性的受益。市场现状与挑战目前市场上虽然有许多智慧消防物联网云平台,但普遍存在功能复杂难操作或功能单一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好自身的消防物联网设备,必...

宁夏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宁夏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宁夏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宁夏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宁发改高技审发〔2021〕59号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你单位《关于报请审批宁夏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项目初步设计的函》收悉。经组织咨询评估机构对你单位报送的《宁夏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项目初步设计》审查论证。根据审查意见,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项目建设必要性为落实《消防救援局关于推广建设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暨全国消防一张图的通知》(应急消〔2020〕292号)等文件要求,提高接处警效率,提升全区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和作战指挥的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效能,构建与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

消防智慧指挥决策系统-满足消防要求-符合政策标准

消防智慧指挥决策系统-满足消防要求-符合政策标准

  智慧指挥在智慧消防中起到了大脑的作用。火灾救援中,“消防指挥中心是公安消防部队的综合办事、协调、指挥机构,是应急反应的龙头、指挥调度的中枢、决策的智囊、警情研判的中心、服务群众的窗口。所以,消防指挥中心的作用不言自明。  在大数据时代,面对越来越艰巨的消防任务,消防指挥中心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传统的消防指挥中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防救援的实际需要,新时代的智慧消防急切需要能够灵活、快速、正确处理灾情的智慧指挥中心。建设智慧消防指挥中心已成为现代消防智慧的必然选择。构建智慧中心有两个主要环节,即...

智能一体式消火栓管理平台-城市智能消防栓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一体式消火栓管理平台-城市智能消防栓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消防工作也凸显重要,然而消防设施的信息化建设却趋于落后;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及时了解现场信息,比如消防设施被破坏、救火现场无法及时有效地找到消防水源、消防通道被堵塞等原因,延误了最佳扑救时间,致损失扩大。  在消防队装备的消防车中,因自身运载水量有限,在灭火时往往需要寻找水源,这时,消防栓就发挥出巨大的供水功能。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栓被损坏的情况非常普遍,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消防栓将无法发挥其应...

消防安全智能监管系统(智慧消防安全监管平台)

消防安全智能监管系统(智慧消防安全监管平台)

概述消防安全智能监管系统依托智慧消防安全监管平台,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了对火灾风险的全面、实时、智能监控和管理。该系统由智慧视频探测、智慧电气火灾探测、智慧温度探测、智慧门控探测、智慧烟感探测和智慧水压探测六个部分构成,能够在火灾发生时,除本地声光报警外,系统还会即时自动报警至监控中心和业主手机。通过这一系列的智能探测和监控手段,系统不仅能够及时提醒灾情,为现场人员的疏散和撤离争取宝贵时间,还能为灾情的及时控制和现场抢救提供有力保障。系统组成消防安全智能监管系统由以下...

贵阳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筑府办函〔2020〕47号

贵阳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筑府办函〔2020〕47号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筑府办函〔2020〕47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阳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20年6月...

仁怀市智慧消防红头文件:《仁怀市“智慧消防”物联网建设工作方案》仁府办函〔2021〕91号

仁怀市智慧消防红头文件:《仁怀市“智慧消防”物联网建设工作方案》仁府办函〔2021〕91号

仁府办函〔2021〕91号仁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仁怀市“智慧消防”物联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信息分类仁府办函生效日期2021-07-15 14:30:00是否有效是文号发布日期2021-07-15 14:30:00发布机构仁怀市人民政府公开形式网站、文件、政府公报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范围面向社会公开程序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公开时限长期公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仁怀市“智慧消防”物联网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工作落实。2021年7月13日...

消防救援指挥系统-消防应急智慧调度系统-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

消防救援指挥系统-消防应急智慧调度系统-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研发和场景落地是关键,各种新技术在消防救援中的实际应用,成为智能消防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建设智能消防,完善的信息化体系必然是未来的主流和趋势。而当下信息化水平低、业务领域跨度大、数据孤岛、数据之间关系复杂制约了智能消防的建设。同时预警机制缺失、信息流转不闭环等问题使消防救援工作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和研判依据。  针对于此, 智能消防救援指挥能力建设成为大势所趋,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提高消防救援信息化水平,实现“精准接警、智能调度、地理可视、跨域联动、闭环评估”的目标。...

变电站智慧消防物联网解决方案(变电站智慧消防系统建设方案)

变电站智慧消防物联网解决方案(变电站智慧消防系统建设方案)

  变电站消防管理难点消防管理孤岛化:变电站点多、面广、上级部门无法实时了解下级消防管理情况、消防与安防系统各自独立智慧感知手段单一:依托传统灾报警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获取变电站的火灾安全隐患,消防状况和趋势了解相对不全面报警核实难度大:变电站点多面广,上级部门]无法实时了解下级消防管理情况、消与安防系统各自独立  建设思路  网络架构  应用价值  核心产品  变电所智慧消防是改善我国电力系统当前消防安全落后、生产安全需要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改变现有消防工作模式的有效手段。并不只是技术上的智慧消...

高校安消一体化消防联网解决方案(校园智慧消防升级方案)

高校安消一体化消防联网解决方案(校园智慧消防升级方案)

  2019年1月16日,国内首部智慧消防团体标准《校园智慧消防系统技术与应用规范》通过审定,《规范》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消防工作数字化、联网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和校园安全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浙江省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学校积极采用智慧消防管理平台、消防物联网技术,提升消防工作智能化水平。无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可安装无线联网烟感等智能联网设备,实现早期预警。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全省学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安全〔2020〕380号)要...

XML 地图